內容來自sina新聞

海外資產與泡沫 中國房企占領華爾街

  觀點地產網 本刊編輯部這一次,占領華爾街的不是美國的草根抗議者,而是來自中國的房企。

  10月18日,復星國際發佈公告,宣佈以7.25億美元從摩根大通手中買入美國紐約曼哈頓下城區地標建築物第一大通曼哈頓廣場(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該大廈是洛克菲勒傢族最有名的兩棟地標性建築之一,周邊地段也很不錯--對門就是美聯儲,隔壁沒多遠就是美國國勞工貸款率利2016申請一次搞懂懶人包@勞工貸款率利2016申請際集團大廈。

  用眼下時髦的話來說,又是一個中國"土豪"來到瞭世界金融的中心。當然,這並不是第一例。就不完全統計,2013年來自中國的企業和地產富豪全世界收購知名物業案例已不在是孤例。

  今年6月初,SOHO中國CEO張欣和巴西財團聯手以7億美元的價格買下瞭美國紐約通用大樓40%的股權。在當時的外媒報道中,這被稱之為中國地產商在美國的最大單筆不動產投資。顯然,現在復星輕松打破瞭這個記錄。

  更早一些,中國平安豪擲24億人民幣抄底海外不動產,買下英國倫敦地標性建築勞合社大樓,成為保險投資新政放寬海外投資渠道後的首個嘗鮮者。

  很明顯,目前來自中國的企業和個人對海外物業的購買熱情高漲瞭許多。不過歷史驚人的相似。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的房地產泡沫經歷過的海外收購三重房屋借款資產盛景依稀在目,不過泡沫過後,日本就吞下瞭"失去的二十年"經濟衰退的苦果。

  1986年夏天,美元對日元的兌換率從一美元兌換260日元下跌到兌換150日元,這抬高瞭日本商品在美國市場上的價格。

  隨著日元對美元的兌換率翻瞭一番,美國的高樓大廈仿佛全部以半價拋售一般。日本投資者開始搶購夏威夷的旅館、洛杉磯的辦公大樓、佛羅裡達州的網球場等。僅1988年一年,日本投資者就購買瞭總價值達100億美元的美國地產,到1991年,已達到770億美元。

  而就在1991年,日本人橫井英樹出手,以400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瞭美國甚至瞭全球最知名的建築--帝國大廈。

  但幾乎是同時,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日本陷入瞭20年的經濟衰退之中。

  盡管很多國內人都不認為中國目前的房地產情況正在重蹈日本的覆轍,但從目前呈現的一個個現實的故事來看,畫面卻是相似的。當然,背後的原因可能各有不同。

  以復星本次的收購案為例,很多人的疑惑則是--這麼著名的大廈,為什麼偏偏被復星獲得。

  事實上,或許復星並不是摩根大通心中最認可最滿意的接盤者。至少復星的最後出價和摩根大通之前預期的10億美元還是相差甚遠。

  不過有分析指出,在目前美國政府的債務危機還沒有完全解決,歐洲經濟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中國房企們的海外收購也是適時之選,畢竟在王石口中精明的李嘉誠先生已經買下瞭"半個英國"。

  畢竟,現在以紐約第一大通曼哈頓廣場平均成交價格才21712元人民幣/平米的價格來說,已經比很多內地二線城市的寫字樓價格還要低,更不用說北京、上海CBD中心區域的甲級寫字樓價格瞭。

  而在知名度上,在紐約購得這些項目的受關註程度和在北京、上海購買等值物業所得到的效果則是不可相提並論。

  因此,精於計算,善於比價的中國房企們怎麼會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呢?



敬請關註"foshanleju"

新聞來源http://fs.house.sina.com.cn/news/2013-10-21/08483653587.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ustinp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